Wednesday, February 16, 2022

讀書會討論摘要: 犧牲的概念,全然不為上主所知。它完全出於對「紀錄」的恐懼。


犧牲這個概念,既沉重
備受爭議,還籠罩著浪漫的英雄主義情懷。幾乎每一個人的心田,或多或少都會被這個概念所觸動。  

本來我准備跳過這次的討論摘要,因為覺得在講義和讀書會上已經聊的挺清楚了。可早上散步時,又想起奇跡課程中說的一句話,“你講的只會強化你的信念“。那就為我自己,把犧牲這個話題再重復說一次。  

先說標題中提到的”記錄“。  

記錄,是指自己心中記下的付出與回報的比例或分數。  

如果覺得自己對某人或某事,付出的比得到的多,而且又不是心甘情願,那自然會覺得有犧牲。  

我想我們大家對這種感覺不陌生,簡單一句,就是心不甘。而這常常發生在親人,朋友之間。  

分析不甘心的細節是不可能了,那就換個角度看這件事。  

第一,我們真的知道自己是付出的比得到的多嗎?會不會是因為我們的偏見和批評,看不到對方默默的付出呢?  

第二,就算是自己的付出比得到的多,你怎麼知道從因果的角度,你不是來償還過去生對方的付出呢?  

所以課程常常說,除了聖靈,我們實在沒有能力做出正確的評判。因為我們能看到整個關系的過去,現在和未來嗎?我們知道自己的評判對牽涉其中的每個人的影響嗎?  

那麼犧不犧牲又如何能准確的判斷呢?  

再談另一個犧牲的例子。  

幾乎每一個修行法門,都會提及放下評判,犧牲小我。  

犧牲小我,也是每一個修行人的終極選擇了。  

課程中的教師手冊,專門有一節談到犧牲。

中心思想是,如果你真的承認,你看到的世界,你追求的外在目標,甚至你不曾懷疑的自我身份,都是善變的幻相,是沒有任何意義和價值的“偶像”,那放下它們,而得到上主的安寧和聖子的身份,還會覺得是一種犧牲嗎? 

就如一個成人,放下兒時最愛的玩具,是一種犧牲嗎?  

或者說,放下一棵樹,而得到一片森林,會是犧牲嗎?  

最后一個關於犧牲的話題,是那個名句,“為大局而犧牲自己。”  

不是這個說法有錯誤,因為確實有許多聖人,英雄們留下了感人的故事。  

耶穌為了讓許多罪業深重的靈魂獲得重新投生的機會,選擇那樣的方式,犧牲自己的肉體。  

甘地在亞特蘭提斯時期,明知業障巨大,為了大眾,去引爆摧毀怪獸的核彈。(參考《靈性的季節》(P9))  

可我們知道,對於這些聖人大師而言,他們是深知前因后果,清楚的做出愛的選擇。  

對他們而言,不是犧牲,更不是上主迫害自己的聖子。  

而我們普通人,可能更實際的是,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,提前以最合理的方式來解決問題,而不是等問題惡化,最后不得不做出某種慘烈或犧牲的決定。  

就像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尊重大自然,或愛惜生命而茹素,又怎麼會承受環境惡化,地球劇變的后果呢?  

還是以耶穌在《愛無止境》(P279) 中溫暖的話語,結束這個看似沉重的話題吧。  


“你有權利過一個圓滿的生活,同時去尋求生命裡所有的賜福。  

沒有人擁有一個受苦的盟約。有時候,苦難可能是生命裡的一部分。 

它甚至可能是你展開中的課程裡必要的一部分。  

然而,苦難並不是一個人終生的契約。  

每當困境顯現,仔細想想它可能屬於更遠大的目標,  

或是更深入的看看,那裡可能有一個奇妙的賜福。  

你的天父希望你生活在豐盛和喜悅中。  

每一份盟約都是在喜悅中深深銘刻的;  

因此,如果一個人正在受苦,那並不是上主的旨意。  

往往,苦難是生命的一項組成要素,它在完成時帶來喜悅,很像是賜予新生。  

有時候,苦難來自於集體的濫用與無知,或是個人自願參與苦難而發生的。  

大多數的苦難發生是因為:人類並不明白自己擁有生命賜福的權利。  

你不必勉強接受傷害、失望、痛苦、困惑,或是沮喪。  

此外,當你尋求賜福,你神聖的盟約將會展現那尚未揭示的部分。  

如同我曾告訴你的,造物主以喜悅寫下你的盟約。  

那些執迷於苦難的人並不容易找到自己真正的目標。  

當你尋求賜福時,你會找到你生存的理由。  

尋求賜福並期盼它們; 感恩並明白它們是你可請求的權利。“  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